![]() |
|
![]() |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2月15日下午,由北京市海淀区律师协会主办,海淀区律师协会刑事法律研究会、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承办的“海淀律师走进名师名所”系列活动在中同律师事务所举办。
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海淀区律师协会刑事法律研究会主任、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彭逸轩律师,全国律协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协刑法委委员、海淀区律协刑事法律研究会副主任、北京市法立律师事务所主任顾雪松律师,海淀区律协刑事法律研究会副主任、北京市百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聂梦龙律师,以及来自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门头沟区的刑辩律师同仁共计60余人参加活动。
中同律师事务所主任杨矿生带大家参观了中同律所的办公区域、会客区域、党建品牌展示区域等场所,介绍了中同律所的发展历程、发展特色和“八之”文化。他表示,中同律所历经20余年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美誉度较高的品牌律师事务所。
彭逸轩在致辞中表示,“海淀律师走进名师名所”活动一路走来,让律师同仁了解和感受了不同律所的文化风格、积累了经验、拓宽了视野,希望大家第三站在中同律所能够继续有所收获。
主旨发言环节,中同律所刑事业务部主任、高级合伙人赵铭律师分享了中同律所刑事业务团队化的历程,介绍了团队的宗旨理念、成员组成、人员梯队和培训制度。他表示,中同律所注重对青年律师的培养,在实践中锻炼人、办案中培养人,将热爱刑辩、志同道合、有勇有谋的优秀人才汇聚起来,形成了中同的文化特色。
中同律所主任杨矿生律师分享了对律师团队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经验。他表示,中同律所不是一个人的所,而是大家的所,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老中青三代人不断努力建设的一体化律所,我们提倡专业化和团队化,提倡每一个律师都选定自己的专业,找到自己的团队,打开思路和格局,充分交换经验和意见,有序协同而不单打独斗。团队建设注重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爱好,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让团队成员有充分的获得感和被尊重感,能够实现小我和大我的融合。同时,工作激励机制完善、落地、可执行,诚实守信对待客户,真诚热忱对待同事,营造团队的归属感和温暖氛围。
与谈环节,四位与谈人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交流。彭逸轩认为,专业化向团队化转变是大势所趋,客户对律师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业务要求日益精细化,要做好团队化,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能走样,要有统一培训;二是要努力实现1+1>2的效果;三是团队负责人作为团队化建设的关键,要把好船舵。
海淀区律协刑事法律研究会秘书长、盈科海淀律所于靖民律师表示,中同律所建设有序、思想有序,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要做好团队建设,一是专业为底色,团队为特色,二是公正即价值,实干即精神,三是做事靠诚信,做人靠格局。中同律所的精神内核和实践做法值得学习。
海淀区律协刑事法律研究会副秘书长、法立律所李亚伟律师表示,在专业化和团队化方面,中同律所的实践可总结为“中同现象”。专业化和团队化需要循序渐进,律所的精神领袖和主任的充分带动是核心要素,青年律师要在点滴工作中用心、用脑,在职业发展中充分利用好提升专业能力的宝贵机会。
海淀区律协刑事法律研究会副秘书长、百瑞律所邢环环律师表示,目前很多律所的团队化建设遇到了相似问题:一是同质化严重,团队律师只是组团而无互补;二是劳动和分配机制不合理,律师职业发展动力受限;三是大团队中的刑事部分和民事部分两层皮,变成了“所中所”,亟待改变。总体来说,中同律所作了很好的示范,是专业律师协同发展的优秀代表。
自由交流环节,王明明、李永伟、宋鹏、方富贵、江丽丽等律师纷纷发言,提出了很多困扰青年律师和团队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大家从行业现象出发,延伸到刑事辩护业务在各地办案中的困扰,直指发展“痛点”。
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中同律所主任杨矿生、刑事业务部主任赵铭、刑事团队在京成员万大强结合自身在吉林、北京、内蒙古办案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于刑事辩护中如何根据书证内容、讯问程序,与司法机关展开专业互动作了讲解。
顾雪松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团队化建设的交流主题很有现实价值,法立律师事务所在团队建设中案源管理和人员管理是两大支柱。然而,刑事案件对于律师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为密切,团队化的难点在于如何给带头人减轻负担和压力,实现任务分解。目前,团队化高收费的案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牢牢依附于资深律师,唯有提高效率,让年轻律师充分参与,实现思路和技能的双提升,方可解决有关问题。中同律所刑事业务部副主任赵玉来认为,很多律师还长期奉行“三不”主义,即“不带实习”“不带团队”“不去大所”,凡事亲力亲为。这种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团队化对于应对律师行业的新形势而言有很多优势,刑辩律师的未来发展首先要解除思想禁锢,在“内卷”的道路上以团队化作为抓手,方能稳步前行。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未来,“海淀律师走进名师名所”活动将持续开展,带领更多青年律师从中收获更多智慧和经验,走好、走正、走稳刑事辩护的职业发展之路。